一、供给侧趋势
1、种植面积越来越大
国家产业规划指引,以及农业供给侧改革、林业结构调整(林下经济)、乡村振兴、产业扶贫开发等政策驱动,地方性药材种植这两年呈燎原之势,中药材行业面临生产过热,部分药材濒临烂市,比如石斛(长江以南,正往黄河流域扩散)、黑枸杞(新疆、青海等西北省份,正往陕西、内蒙、山西、河北等泛滥)、重楼、白及、玛咖等已呈现烂市,黄芪、苍术、当归、板蓝根等品种也在颓势中挣扎。
有三组数据,均显示现在药材行业低端重复种植如火如荼:
(1)据18省区十三五数据显示,2020年全国规划面积已达6000万亩
(2)据全国中药材生产形势分析会整理统计,2017年除北京、西藏、台湾和香港、澳门外,29个省中药材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799万亩
(3)据《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(2018—2025年)》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分年度开展。2018—2025年,每年在全国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300万亩以上。到2025年,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总面积2500万亩以上。
2、药材产地加工化
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,地方政府要求(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大背景),以及企业品牌立企等多重因素作用下,药材原料采购一定是往药材资源集中的地区转移,比如以大宗滋补类药材为集中的甘肃定西地区,以贵细滋补药材集中的长白山地区,以南药调料类为主的广西玉林周边等,这样就形成了专业化分工、市场化运作、产地化加工的大型中药原料集群,比如中国中药、天士力、九州通、香雪制药、中药材天地网等。
3、药材质量日益转良
随着市场化深入,政府监管到位,政策监管增强和诚信体系建立,以及企业品牌化、原料溯源化要求强化,尤其是饮片行业专项整治及2020版药典实施日近,市场朝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,药材质量日益转良,有机、绿色、无公害等药材得到市场认可,优质优价态势会有一定市场,尤其是在出口渠道或上市、国企等药企、食品保健食品企业。
二、需求侧趋势
1、中药原料需求旺盛
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,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,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,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药食同源政策导引、治未病理念影响深入及个性化高端化消费,以食品和保健食品为导向的中医药大健康原料的需求旺盛。
但短期内,会处于一个需求饱和状态,即有的品种可够消化多年。
2、卖药时代向用药时代转型
此观点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魏胜利教授观点,本人非常同意。只要中药材多了,为了有市场竞争力、差异点并赚取利润,一些企业就会激发创新,进而产生很多高附加值、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,在吉林人参、玛咖、黑枸杞、石斛等品种上均有成功案例。
三、价格趋势:市场低迷,价格体系重构
由于高收益激励农户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,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攀升;下跌品种比例将逐渐增加且社会库存量一直持续高位。因此,药材行情尚未探底,低迷仍将持续。
此外,由于地方政府补贴引导,你500元/亩他700元/亩,等到收获入市后,市场处于一个饱和状态时将会产生相互压价,在此阶段市场在地区间比的是政府补贴多与少,而不是质量优劣,药企将以合格者低价吃货,市场价格体系将不是以供求关系建立的,而比的是政府补贴!这样,若发生,市场价格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严重波动,价格体系将重构一段时间,最终受损的依然是药材种植户和产业参与者,不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四、产业机会点
基于以上几点,认为2019年机会与风险并存,主要机会体现在:(1)产地加工布局(尤其是以产地集中的药食同源类品种,突出道地、优质);(2)中药材种业;(3)药食同源类食品申报与快速布局;(4)饮片或提取物全国区域布局;(5)多年生有相当繁育门槛的野生药材经营。
以上论点,为个人意见,仅仅是想法,不成熟地方还望指教交流。同时,引用了中药材天地网两张图片、魏胜利教授观点及张逢祥老师图片,在此一并感谢。